散劑是古老的傳統劑型,在化學藥品(西藥)中的應用不多,但在中藥制劑中仍有廣泛的應用?!?/span>中國藥典2015年版》一部收載中藥散劑64種而且對中藥散劑也有明確規定,(中藥)散劑系指原料藥物或與適宜的輔料經粉碎、均勻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狀制劑,分為口服散劑和局部用散劑。
散劑生產過程中的混合過程對產品質量很重要。固體的混合不同于互溶液體的混合,它是以固體粒子作為分散單元,因此在實際混合過程中完全混合幾乎辦不到。為了滿足混合樣品中各成分含量的均勻分布,盡量減小各成分的粒度。目前常用的混合方法有研磨混合法、攪拌混合法、旋轉容器混合法、過篩混合法等。
混合效果受散劑中各組分的混合比例、堆密度、理化特性等因素的影響。
(1)各組分的混合比例
各組分的混合比例相差較大時,應該采用等量遞加混合法混合,即在少量藥粉中加入等體積的多量成分,混合均勻后,再將多量成分按前面混合物的體積等量加入、混勻,如此倍量增加混合至全部棍勻,再采用過篩混合即成。
常用的稀釋劑有乳糖、糖粉、淀粉、糊精、沉降碳酸鈣、磷酸鈣、白陶土等惰性物質。采用配研法時,有時為便于觀察混合是否均勻,可加入少量色素。
(2)各組分的密度
各組分密度差異較大時,必須采取措施避免密度小者浮于上面,密度大者沉于底部而不易混勻。
(3)各組分的粘附性與帶電性
有的藥物粉末對混合器械具有粘附性,不僅影響混合,而且造成損失,一般應將量大或不易吸附的藥粉或輔料先加墊底,后加量少或易吸附的物料?;旌蠒r摩擦起電的粉末不易混勻,通常加少量表面活性劑或潤滑劑作抗靜電劑,如十二烷基硫酸鈉、硬脂酸鎂具有抗靜電作用。
(4)含液體或易吸濕性的組分
如在處方中有液體成分時,可用處方中其他成分作為液體吸附劑;若液體成分量較多時,另加吸附劑吸附液體至不潤濕為止。常用吸附劑有:磷酸鈣、白陶土、煎糖和葡萄糖等。
若含有易吸濕性成分,則應針對吸濕原因加以解決,如:①結晶水在研磨時被釋放,引起濕潤,則可用等摩爾無水物代替;②含易吸濕性藥物,如胃蛋白酶等,則可在低于其臨界相對濕度(CRH)條件下,迅速混合,并密封防潮包裝;③若混合物引起吸濕,則采用分別包裝,臨用時混合。
(5)含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組分
不利于直接混合。藥劑調配中常發生低共熔現象的藥物有:水合氯醛、樟腦、麝香草酚等。低共熔混合物的潤濕、液化程度與混合物的比例和溫度有關。處理這類混合物時,或應盡量避免形成低共熔混合物,或使其充分形成低共熔混合物,然后用吸附劑吸附液化物料。